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肺燥咳嗽

肺燥咳嗽

病名。指肺虚液少或燥邪伤肺所致的咳嗽。《症因脉治·伤燥咳嗽》:“天行燥烈,燥从火化,肺被燥伤则必咳嗽。”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肺燥咳嗽,金性喜清润,润则生水,以滋脏腑。若本体一燥,则水源渐竭,火无所制,金受火燥,则气自乱而咳嗽,嗽则喉干声哑,烦渴引饮,痰结便闭,肌肤枯燥,形神虚萎,脉必虚数,久则涩数无神。法当滋润清补。”《金匮翼·燥咳》:“肺燥者,肺虚液少而燥气乘之也。其状咳甚而少涎沫,咽喉干,气哽不利。子和云,燥乘肺者,气壅不利,百节内痛,皮肤干燥,大便秘涩,涕唾稠粘。洁古云,咳而无痰者,宜以辛甘润其肺也。”方宜润肺止嗽方清燥救肺汤门冬饮子等。参见咳嗽、伤燥咳嗽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济生橘皮竹茹汤

    即橘皮竹茹汤第二方,见橘皮竹茹汤条。

  • 目割

    为眼睑时时眨动的证候。《审视瑶函》谓本症有四:①两目连劄,或色赤,或时拭眉,此胆经风热,欲作肝疳,用四味肥儿丸加龙胆草。②有雀目眼劄,服煮肝饮兼四味肥儿丸。③有发搐目劄,属肝胆风热,先用柴胡清肝散,继

  • 拯伤接命丹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身形门》卷三十引郑老七方。紫金皮、官桂、大茴香、甘草节、川芎(姜汁炒)、草乌(姜汁炒)各等分。为末,沙糖调酒送下。年壮而伤重者,每服三钱;老弱而伤轻者,每服一钱半,服后身上应少发麻,须

  • 翻花起肛

    证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全生集》卷一。肛,读如仙(xiāng),浮肿、胀大的意思。《玉篇·肉部》:“肛,肿也。”指疮疡久不敛口,四周高起坚硬似翻花。古人用老蟾蜍,破腹连肚杂,以竹刀刺蟾身数孔,贴疮沿上,轻者

  • 蛇总管

    ①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即小叶蛇总管。②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海底漏

    病名。又叫骑马漏。见《外科证治全生集》卷一。证属湿热下注。初为会阴处肿胀,疼痛,后破溃流脓,日久成漏;如病变波及泌尿器官,不仅尿液可自漏口流出,甚而尚可影响生育。宜挂线或手术治疗。

  • 尊生导养编

    医疗保健体育著作。1卷。清·张映汉撰。刊于1823年。作者介绍用自我按摩方法,由脐下(丹田)开始,按照头部、胸腹、上肢、背部、下肢的顺序结合经络经穴的位置与主治,依次操作。所用手法主要有搓、揉、挖、捏

  • 霍乱新书

    中医霍乱专著。清江曲春、赵履鳌撰于光绪十年(1884年)。全书分霍乱论、霍乱辨证两部分。末附备急方11首。现有光绪十四年(1888年)兴化四圣观刻本。

  • 八月章

    出《万氏妇人科》卷一。指孕妇滋养太过,体质肥盛,胎儿过大,孕至七、八个月,腹大令孕妇坐卧不安。为防其难产,宜予服瘦胎之药,方用瘦胎丸(枳壳、白术、当归、甘草),蜜小丸,口服。

  • 寒包热喘

    病证名。指由寒邪外束,痰热内积,肺气壅阻所致的气喘。《赤水玄珠·喘门》:“喘凡遇冬而发,此寒包热也。”《张氏医通·喘》:“寒郁热邪而喘,中有积痰,遇冷即发。”临床表现,一般多见恶寒无汗,咳嗽气喘,胸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