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十八。五疳之一。详五疳条。
出《伤寒论》。为淡豆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仙鹤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休息痢类型之一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四。由劳心过度,饮食伤损,脾肾相传所致。详休息痢条。
病名。指水饮酿痰,流聚胸胁之间而成的癖病。《诸病源候论·癖病诸候》:“痰癖者,由饮水未散,在于胸府之间,因遇寒热之气相搏,沉滞而成痰也。痰又停聚,流移于胁肋之间,有时而痛,即谓之痰癖。”本病与饮癖相类
即迎随补泻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汪祝尧条。
【介绍】:见苏澄条。
病证名。双眼赤而肿痛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二:“夫肝气通于目,脏内有热,与胸膈痰饮相搏,熏渍于肝,热气冲发于目,故令眼赤痛。”治宜清热泻肝之剂,如小防风汤(《证治准绳》:大黄、栀子、甘草、赤芍、当归、
证名。出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篇》。指胁肋部撑持胀痛。参见胁肋胀痛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