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吴尚先条。
【介绍】:见黄岩条。
书名。又名《喉科枕秘》。2卷。清·焦氏(佚名)原撰,金德鉴编。刊于1868年。卷1为治喉秘法、治喉要诀、临症二十法、喉症图形(72种喉病的图形及针刺、外吹、内服等方药疗法)。卷2列应用良方、秘方吹药。
病证名。鼻塞不通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八十:“小儿鼻齆塞者,肺气不利也,肺主气,诸阳之气,上荣于面,其气不和,风冷乘虚,客于脑,与气停滞,搏于津液,鼻道壅遏,故为鼻齆塞。”用黄连丸口服,细辛膏涂鼻内。
见《白喉忌表抉微》。即一不可刮破,刮破则毒气涣散;二不可近火,恐外火引动内火,病必加重;三不可多卧,人卧则气上逆,毒气难骤降。此三不可,是指治疗过程中的注意或禁忌。虽不尽然,但有参考价值。
书名。2卷。明·薛己撰。刊于1548年。上卷列述经候不调、经漏不止等15类妇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;下卷介绍保胎、小产等15类产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,每类疾病后附有作者治案。现有《薛氏医案》本。
验方著作。元·沙图穆苏撰。15卷。约刊于1326年。本书分为诸风、心气痛、疝气、积滞、痰饮、喘嗽、羡补、头面、口眼耳鼻、发齿、咽喉、杂治、疮肿、妇女、小儿共15门,计310余方。均选自各家方书及采录见
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二方。蛇黄(煨,醋淬七次,研细)一个,郁金、雄黄各二钱,青礞石、朱砂各一钱,铁粉(细研)三分。为末,粳米饭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至五丸,不拘时人参煎汤化服。治小儿诸痫。
见静光禅师考定《女科秘要》卷三。即经行先后无定期,详该条。
证名。《此事难知》:“中脘痛,太阴也,理中、建中、黄芪汤类主之。”《医学刍言》:“膺胸之下,即为中脘。中脘痛,手不可近,寒痰积气为多,实者宜五积散,虚者宜加味香苏饮。”参见胃脘痛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