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气虚清阳不升所致的头痛。见《脉诀·头痛》。《兰室秘藏·头痛门》:“头痛耳鸣,九窍不利者,肠胃之所生,乃气虚头痛也。”常兼有神疲乏力,饮食无味,脉弱,或大而无力,遇劳则头痛更甚等。治宜健脾益气
即死胎不下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金匮翼·诸血统论》:“阳虚失血者,脾胃气虚,不能固护阴气也。仁斋直指云:血遇热则宣流,故止血多用凉剂。然亦有气虚挟寒,阴阳不相为守,荣气虚散,血亦错行,所谓阳虚阴必走是耳。外证必有虚冷之状,
书名。《中医临床参考丛书》之一。江苏新医学院主编。上篇为总论部分,阐述温病的概念,温病、伤寒的区别,温病与温疫的关系,并对温病的病因、病机、诊断及治法等做了扼要而全面的介绍;下篇各论部分,能融会古今温
病证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五十六。又名蚘心痛。
即清养胃阴。是治疗胃燥津伤、胃阴不足的方法。症见胃部灼痛或胃中不舒,易饥,大便燥结,口干咽燥,舌质淡红少苔,脉细数等。用益胃汤,五汁饮等方。或选用沙参、玉竹、麦冬、石斛、生地等药治疗。
正骨八法之一,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七。接,连接和接续之意。即运用手法或借助器械,使断骨复续,陷者复起,碎者复完,突者复平的方法。
证名。指心窝部有迫急不舒感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过经十余日,反二三下之,后四五日,柴胡证仍在者,先与小柴胡汤;呕不止,心下急,郁郁微烦者,为未解也,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。”
经外奇穴名。见肩三针条。
辨证的基本方法之一。以脏腑生理、病理特点为基础,通过四诊八纲,辨别五脏六腑的阴阳、气血、虚实、寒热等变化,为治疗提供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