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黄堇之别名,详该条。
小儿察色辨脉方法。《奇效良方》:“小儿三部,面看其色为一部,虎口脉纹为二部,一指脉为三部。五脉者,上按额前,下按太冲,前三部,共为五部。”
病证名。指寒湿内侵,困遏脾阳,运化失司所致的腹泻。元·朱震亨《幼科全书》:“泄泻清白,或乳食不化,腹痛四肢冷,面白,不作渴者,此寒湿也。”治宜温中利湿。用五苓散送服理中丸。
即温经汤第三方,见温经汤条。
即灰底黑纹舌。详该条。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醋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霍乱》。即寒气霍乱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即妊娠烦渴,详该条。
即柴平汤,见该条。
是指以针刺鼻上特定部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鼻和经络脏腑有密切联系,“十二经脉,三百六十五络……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。”(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)。《灵枢·五色》明确指出,“明堂者鼻也。”“五藏次于中央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