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肉极

肉极

病证名。指肌肉痿弱困怠的疾患。《备急干金要方·脾脏》:“凡肉极者,主脾也,脾应肉,肉与脾合,若脾病则肉变色。又曰,至阴遇病为肌痹,肌痹不已,复感于邪,内舍于脾。”症见身上如鼠走,多汗四肢急痛,或软弱,唇口坏,皮色变。宜用薏苡仁散石楠散、参苓元等方。其偏虚寒者,症见体重怠惰,四肢不欲举,不嗜饮食,动则关节痛,右胁下痛引肩背不可转动。宜用大黄芪汤茯苓散等方。参见六极肌极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尧韭

    出《吴普本草》。为石菖蒲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次指

    即手之第二指。

  • 胃溃疡粉

    即乌贝散。见该条。

  • 津泄

    水液外渗。《素问·宝命全形论》:“夫盐之味咸者,其气令器津泄。”

  • 中医诊断学讲义

    书名。广州中医学院主编。书分五章。第一章概述;第二章四诊概要;第三章论八纲,并附医案举例;第四章证候分类;第五章诊法运用。末附有关诊断的原文选录和歌诀选录。内容比较丰富。1964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

  • 后肋

    指腋后线至胸椎间的肋骨总称。

  • 五脏之俞

    指五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五个(背)俞穴。《灵枢·背腧》:“愿闻五脏之腧。”所指即肺俞、心俞、肝俞、脾俞和肾俞五穴。因这些穴位与五脏之气相通,故名。临床上具有诊察和治疗本脏病证的作用。

  • 铁扫把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辟汗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扫散法

    推拿手法。用拇指桡侧部或其余四指指端快速地来回推抹头颞部。有疏散风邪等作用。常用于头痛等症。

  • 二〇四胃药

    即安胃片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