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重庆草药》。为辣椒茎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:“白睛先赤后痒痛,泪下闭涩难开,年深则睛变成碧色,满目如凝脂,赤脉横贯,宜地黄散。”即混睛障。详该条。
见痘疹心法条。
病证名。又名仲秋痹。十二经筋病候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少阴之筋,……其病足下转筋,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。病在此者,主痫瘛及痉,在外者不能俛,在内者不能仰,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俛,阴病者不能仰。治在
古诊法。出《素问·方盛衰论》。度,衡量测度。古代有脉度、脏度、肉度、筋度、俞度等五度,五度有虚有实,合称十度。用针前,先辨别十度,可以较准确地进行补泻刺法。参见各条。
见气营两燔条。
出《灵枢·经水》。即手少阴心经,见该条。
①气功术语。古人以阳为外景,阴为内景。景,意为神(据《云笈七韱》和《黄庭内景经注释》)。内景,可理解为意念中的脏腑气血活动的景象。②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图象,描绘人体内部各脏腑、经络、筋骨血脉的形态、性
见《中医妇科学讲义》。经行先后无定期证型之一。多因恚怒伤肝,肝郁气乱,气乱则血亦乱,冲任胞宫蓄溢失常。症见经期先后不定,经量或多或少,色紫稠粘,抑郁不乐,时欲叹息,胸乳胀闷不舒,或小腹胀痛等。治宜舒肝
即鹤龄丹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