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纳支补泻

纳支补泻

指以十二经脉纳支时刻为基础的针刺补泻方法。《素问·针解篇》:“补泻之时者,与气开合相合也。”十二经脉的血气盛衰,各有一定的时刻,古人以十二地支来相配,一经一时,依次而行,称为纳支。即肺经寅时,大肠经卯时,胃经辰时,脾经已时,心经午时,小肠经未时,膀胱经申时,肾经酉时,心包经戌时,三焦经亥时,胆经子时,肝经丑时。经脉流注时刻已至,正当经气大盛之时,用针迎而夺之,损其有余,是为泻法。如肺经实证,应于寅时针刺。经脉流注时刻已过,正渐衰退而后进针随而济之,以补充其不足,是为补法。如肺经虚证,应于卯时针刺。本法亦可与子母补泻法配合应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色喉蛾

    病名,指喉蛾之被有白膜者。《喉科指掌》卷三:“白色乳蛾,肿塞满口,身发寒热,六脉浮弦。此症因肺受风寒。用六味汤。”

  • 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

    书名。浙江省卫生厅主编。本书是在浙江省卫生厅等单位多年在天目山地区药物普查的基础上,结合当地民间的医疗经验,中药生产和利用等进行了系统的科学整理。书中除介绍天目山地区自然植物分布外,并按植物学科对11

  • 桂苓甘术汤

    即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,见该条。

  • 李用粹

    【介绍】:见李惺庵条。

  • 肾精

    指肾脏所藏的元精,属肾阴的范围。

  • 妇人下赤白沃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医学纲目》卷三十四。即赤白带下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九:“带下之病,曰沃与血相兼带而下也。”《针灸甲乙经》:“妇人下赤白沃后,阴中干痛,恶合阴阳,少腹膜坚,小便闭,曲骨主之。”治疗参见赤白

  • 疫痢

    病名。指痢疾之由于天行疫毒所致者。具有强烈的传染性。《痢证汇参》卷四:“疫痢之证,运气所致。或流衍之纪,雨湿连绵;或二火司令,赫曦用事,湿热大作;或燥金行令,燥火时行,三者皆成疫痢。此所谓之天行疫痢也

  • 肝阳化火

    是肝阳上亢的进一步发展。阳亢则热,热极则生火。有阳气上逆的特点。参见肝火条。

  • 下奶藤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为通光散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东医四象诊疗医典

    医方书。五篇。杏坡撰于1940年。着重论述四象人的生理、病理,四象药理学,四象人的类型鑑别。并对四象的外感诸病、内伤杂病、妇人产前产后、小儿等疾病的临床症候,处方用药亦进行详细论述。本书是朝医学重要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