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红枣

猜你喜欢

  • 筋痛

    证名。指筋脉疼痛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手少阴之筋,……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,筋痛。”可因血少、气血痹阻、或津液耗损,筋失滋养所致。《医学正传》卷一:“若动止筋痛,是无血滋筋故痛。”

  • 打鼓子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为千金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小儿痉病

    病证名,指小儿四肢痉挛的病证。清·吴鞠通《解儿难》分痉病为九大类,即寒痉、风温痉、温热痉、暑痉、湿痉、燥痉、内伤饮食痉、客忤痉、本脏自病痉。分详各条。

  • 断产

    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四。指断绝生育。即绝育。

  • 经期延长

    病证名。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,行经期间超过七天以上,甚至淋漓半月方净的病症。多由气虚、血瘀、血热所致。气虚冲任不固,血失统摄,症见行经期间延长,色淡质稀,小腹空坠,气短懒言、治宜益气固冲、摄血,方用固冲

  • 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

    以感觉异常为表现形式的循经病理反应。其中以疼痛为主者称“循经性疼痛”;以其它异常感觉如麻、冷、热、痒、酸胀、蚁走样、吹风样或流水样感为主者称“循经性异感”。循经性疼痛和循经性异感,均属自发性循经感觉病

  • 热气

    七气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七气候》:“热气则说物不章,言而遑。”参见七气、九气条。

  • 筑宾

    经穴名。代号KI9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少阴肾经。阴维脉之郄穴。位于小腿内侧,内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中点直上5寸,当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端处。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,深层为腓神经本干;深层部有

  • 鬼心

    十三鬼穴之一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百邪所病者,针有十三穴……第四针掌后横纹,名鬼心。”原注为太渊穴。《针灸大全》则指为大陵穴,今多从此说。

  • 芎黄丸

    《杨氏家藏方》卷三方。川芎、大黄(用无灰酒煮)各二两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食后温水送下。治风热壅盛,头昏目赤,大便艰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