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素女脉诀

素女脉诀

书名。即所谓“三世医书”之一。唐·孔颖达《礼记正义》:“三世者,一曰《黄帝针灸》;二曰《神农本草》;三曰《素女脉诀》,又云《夫子脉诀》……。”成书年代不详,已佚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艾子

    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食茱萸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酒癥丸

    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三方。雄黄(如皂角子大)六块,巴豆(不去皮油)、蝎尾各十五个。为细末,入白面五两五钱,水泛和丸,豌豆大,候稍干入麸内同炒香,将一粒放水中,如浮于水上即去麸,每服二粒,温酒或茶水送

  • 火炎肺胃喘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医学入门·痰类》。又名火喘、火炎上喘。详各该条。

  • 蜀椒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花椒,详该条。

  • 身重喑哑

    出《儒门事亲》卷五。即子喑。详该条。

  • 膝眼风

    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鹤膝风。详该条。

  • 杀血心痛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一。亦名血崩心痛、失血心痛。指妇女因血崩而出现心痛的病症。多因出血过多,心脾失养,或血瘀凝滞所致。症见血崩心痛较甚,血色浅淡如水,小腹喜按,治宜收敛止血,用乌贼骨炒为细末,

  • 忽林失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蒙古族。任尚膳院使,统领尚食、尚药局。

  • 泻火

    属清法范畴。火乃热之甚,故泻火方药较单纯清热的峻猛。火性炎上,因此泻火应兼具下降或泻下的作用。但火证有虚实之分,实火宜泻热,虚火宜补水。故泻火是针对实热火证的治法,常以清热与泻下药组合,既清其热,又起

  • 朱济川

    【介绍】:见朱惠明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