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碎米柴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刺法名。①指针刺浅深不同的三种刺法。即先刺至浅层,再较深的刺入,最后刺入更深的部位,以产生针刺感应,达到补虚泻实的目的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……始浅刺之,以逐邪气而来血气;后深刺之,
即橘皮竹茹汤第二方,见橘皮竹茹汤条。
病名。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蛇节疔,见该条。证治见指疔条。
【介绍】:三国时期针灸学家。彭城(今江苏境内)人。著名外科学家华佗的学生,认为胸腹背之间“针之不过四分”的理论可以改变,主张深刺,但未说明直刺、斜刺,可供进一步研究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山胡椒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晋代医生。生平欠详。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即珍珠,详该条。
见顾膺陀《妇科集·调经门》。即指经行先期。详该条。
见遂生福幼合编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