苔白滑,中心黑苔的舌象。其证有寒有热:白滑苔,刮之可净,为真寒假热;若刮之不净,舌粗涩干燥,为里实热证,或为表邪入里之候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出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四。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。
见《药材学》。为儿茶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症名。①《幼科发挥》:“儿有多食而易饥者,此脾胃之邪热甚也。”治宜泻脾胃之火。用三黄枳实丸。②消渴症候之一。详消渴条。
见《摘元方》。为荭草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千金·食治》。为葱汁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江苏省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茜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偶刺,见该条。
病名。又名聤耳。见《脉因证治》卷下。①系指耳内肿起,色赤疼痛,流脓或耳内生物如赤肉。《医林绳墨》卷七:“又有停耳者,耳内有生赤肉,或有脓肿是也,此有气郁生痰,内火攻冲,肿似赤肉,或兼脓汁溃烂,谓之停耳
病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》。又名白虎风、痛风。详历节风、痛风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