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筋惕肉瞤

筋惕肉瞤

证名。指筋肉惊惕跳动。见《伤寒论·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多因汗多伤阳血虚津耗,筋脉失养所致。《伤寒明理论》卷三:“其于筋惕肉瞤,非常常有之者,必待发汗过多亡阳,则有之矣。……发汗过多,津液枯少,阳气太虚,筋肉失所养,故惕惕然而跳,瞤瞤然而动也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》:“伤寒发汗过多,则伤其血,血虚无以荣筋,因拘急而惕惕然跳,且四体百骸,亦瞤瞤然动,是筋惕肉瞤,由于筋肉失养。”因血虚所致者,宜四物汤加减,阳气虚者,宜真武汤等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拭口

    新生儿保健法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《医宗金鉴》卷五十:“拭口,婴儿初生,须用软棉裹指,拭净口中不洁。继以燕脂蘸茶清,擦口舌齿颊之间,则不使一切口病生矣。”

  • 盛聚

    盛为实邪,聚为积聚。指实邪积聚,如痰浊瘀血等。《灵枢·厥病》:“心痛不可刺者,中有盛聚。”

  • 黄竹斋

    【生卒】:1886~1960【介绍】:现代医家。名维翰。陕西西安人。擅长针灸,其手法以强刺激为主,具有一定特点。治病常针药并用。对仲景学说有一定研究,曾编撰《伤寒论集注》、《金匮要略方论集注》等。另有

  • 脉影图说

    见人元脉影归指图说条。

  • 上官彦衡

    【介绍】:见上官均条。

  • 伏鼓

    脉象。脉伏而搏指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太阴藏搏,言伏鼓也。”

  • 敛肺止咳

    收涩法之一。治疗久咳肺虚的方法。症见咳呛日久,痰少、呼吸迫促、自汗、口舌干燥,脉虚数,用五味子汤(党参、五味子、麦冬、杏仁、橘红、生姜、红枣)。

  • 枫苓

    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猪苓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脑发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四。指发于头巅顶部的痈,由热毒上壅,凝聚而发。证治见外痈条。

  • 肝火胁痛

    证名。指肝气实或气郁化火而致的胁痛。《金匮翼·胁痛统论》:“肝火胁痛,肝火盛而胁痛者,肝气实也。其人气收善怒。经云,肝病者,两胁下痛引少腹,善怒。又云,肝气实则怒是也。其脉当弦急数实。其口当苦酸,其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