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清·刘士季《草木便方》。为乌桕木根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多由风热邪毒犯肺所致。症见咽喉内生点如珠,故名。《喉科种福》卷四:“形如珍珠,红盘黄顶,散布于喉中,或纷见于口内。其痛异常,初起发热恶寒,头痛身疼,以人参败毒散发表,大便结以防风通圣散外解内清。
出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。即龟版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刘斋甫《妇科三字经》。指两乳胀硬痛疼,憎寒发热的病症。即妬乳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属中风症状之一。《类证治裁》卷一:“唇缓舌强者,解语汤。”
见《现代实用中药》。为莱菔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经行口糜。详该条。
出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菟葵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指耻骨联合。又名下横骨、盖骨。《灵枢·骨度》:“天枢以下至横骨,长六寸半。”②指附于舌根的舌骨。《灵枢·忧恚无言》:“横骨者,神气所使,主发舌者也。”③经穴名,代号KI11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下
即温中祛寒。用温补药治疗脾胃虚寒的方法。常用方如温脾饮、理中汤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