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神应万验膏

神应万验膏

疡医大全》卷七方麻油二十四两,桃枝、柳枝、杏枝、桑枝槐枝(上五枝俱切作寸许长)各二两,血余(洗净)、穿山甲一两五钱,象皮五钱,大栀子一百个,炒黄丹适量,硇砂血竭儿茶各二钱。先将麻油小火熬开,分次将各枝入油中炸枯成炭,滤去渣,次入血余炸化,再入穿山甲炸枯,继入象皮炸化,后将栀子逐个捻破入油内,离火浸一炷香时,用微火燉一炷香时后,再用大火炸成炭,取起冷定,滤去渣,放净锅内秤准,每油二两,入黄丹一两,熬至滴水成珠,离火一刻,再入余药末,搅匀,坐冷水中,稍凉收起,用水湿手扯捻百余下,使各药和匀,埋土内五日去火毒。用时凉水浸半日,捻成片,放布上热汤熨化,贴患处。治无名肿毒,大疮恶疽,无论已破未破,均可应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会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天池,见该条。

  • 女科准绳

    见女科证治准绳条。

  • 倪涵初治痢第二方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五引倪涵初方。又名加减第二方。黄连(酒炒六分,生用四分)、黄芩(酒炒六分,生用四分)、白芍药(酒炒六分,生用四分)、山楂各一钱,桃仁六分,当归、甘草(炙三分,生用二分)各五

  • 暑症发源

    书名。1卷。清·李识候参订。书成于1902年。此书论述暑症以及与暑邪有关病证,包括初夏湿温、季夏暑病、秋令伏暑和疟疾、痢疾等。作者分经辨证,并按标本虚实寒热立方遣药,颇多经验之谈。现有《三三医书》本等

  • 去爪

    ①古刺法“五节”之一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篇:“余闻刺有五节,……一曰振埃,二曰发蒙,三曰去爪,四曰彻衣,五曰解惑。……去爪者,刺关节之支络也。”爪,指甲;去爪即剪去多余的指甲。篇中以该法治疗因水道不通

  • 长寿真人

    【介绍】:见刘渊然条。

  • 小儿诸吐

    小儿各种呕吐病证的总称,历代医家分类不一:①《活幼心书》诸吐有冷吐、热吐、积吐、伤风嗽吐、伤乳吐。②《幼科全书》:有物无声曰吐,有声无物曰呕,有声有物曰呕吐。其证有三:有寒、有热、有食积伤。③《幼科类

  • 阴缩入腹

    病证名。见《验方新编》卷五。初生儿六七日后,阴囊收缩入腹,啼哭不止者,多系感受寒邪所致。治宜温经散寒。用硫磺、吴茱萸各五钱,为细末,研大蒜调涂脐下,再以蛇床子,微炒布包熨脐部。

  • 中刺激

    针法刺激强度的分类。指介于强、弱刺激之间的针灸刺激量而言。

  • 脾志思

    思为脾之志。人的思虚与脾有关,思虑过度则伤脾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脾……在志为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