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珠母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即珍珠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即珍珠母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麦斛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山瘴疟候》,即瘴疟,详见该条。
经外奇穴别名。《中国针灸学》:“椎顶又名太祖。”江苏省中医学校《针灸学》作崇骨别名。
和法之一。用消除秽浊药,攻逐伏于膜原间的病邪。温疫或疟疾初起,邪伏膜原,憎寒壮热,或一日一次,或一日三次,发无定时,胸闷呕恶,头痛烦躁,舌苔白或垢腻,脉弦数。用达原饮。透邪破结,溃散伏于膜原之疫邪。
病证名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即黑夜精明证。详该条。
病势危急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夫子之病革矣。”郑玄注:“革,急也。”
方书名。又名《服药须知》。1卷。宋·温大明撰。刊于1216年。约十五世纪中期经熊宗立重编,改题《温隐居备急海上仙方》(又名《温隐居海上仙方》、《温氏海上仙方》),共载77种病症。每症撰七言四句歌诀一首
产儿的门户,即妇女阴道外口。
见《湖南野生植物》。为半夏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了哥王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