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候名。湿热内蕴,中焦气机升降失常,脾湿胃热互相郁蒸所致。症见脘腹痞满、不思饮食、呕恶、厌恶油腻、体倦身重、身热、口苦、渴不多饮、尿少而黄,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,舌苔黄腻,脉濡数。治以清热利湿为主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南重,号退庵。浙江嘉善人。行医多年,撰有《友渔斋医话》8卷(1812年刻行),包括:《一览延龄》、《橘旁杂论》、《上池涓滴》、《肘后偶抄》、《证治指要》、《药笼小品》,论述养生、
病名。亦称胎枯。指胎儿因某种原因死于母亲腹中,日久不下而渐干枯。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纸样儿。闫纯玺《胎产心法》:“胎气因母举动失调,或所禀怯弱不能自固,致儿内失荣养,不能长发,仍不陨坠者,此与果实干萎在枝
【生卒】:十三世纪【介绍】:南宋医家。又称刘居士。桃溪(今福建境内)人。本习儒学,后弃儒为医。钻研医术,救治不少病人。1216年(嘉定九年)收集整理治验,编成《活人事证方》、《活人事证方后集》各20卷
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咯血》。指痰唾涎中带有血丝、血点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血源流》:“痰涎血者,脾家畜热所致,宜加味逍遥散,清肺汤;而痰唾中带有红丝红点,病尤为甚,其条分缕判,则有由六经之火者,宜山栀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石上柏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如银内障证。详该条。
出《脉经》。指月经,详该条。
书名。又名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30卷(后代又有93卷本,内容同)。唐·孙思邈撰于七世纪中期。作者以人命重于千金,故取“千金”为书名。卷1医学总论及本草、制药等;卷2~4妇科病;卷5儿科病;卷6七窍病;卷
饮食养生法之一。素食养生与荤食折寿是相对而言的。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发现,长期进食以荤食为主,容易导致疾病,肥肉厚酒,烂肠之食;高粱厚味,足生大疔。相反,素食饮食则较少罹患疾病,故食素者多能长寿,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