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闺中宝录》。即妊娠烦渴。详该条。
见《金匮要略》。即乌头煎,见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·本病论》等篇。指心烦发热,或烦躁而有闷热的感觉。在外感热病中,属于表证者,为邪热不得外泄;属于里证者,为里实热盛;若大便不通,少腹满而烦者,系燥屎内结所致。内伤杂病中,可见于肝火旺盛、
病名。清·佚名《眼科捷径》:此病“绿水灌瞳人,与风绿障相同”。详绿风内障条。
眼科病证。本症“初起甚微,次后渐大,赤脉从白睛贯下,再后黑睛上边从白睛起薄障,障上仍有红丝牵绊”(康维恂《眼科菁华录》)。与赤膜下垂同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亩条。
书名。清·沈尧封撰于1765年。作者认为《伤寒论》中所论伤寒,亦即《难经》所述伤寒的概念。据此分析六经病证,并辨太阳证传经、病解和误治,对于临症识病,分辨相似而相混的证候有一定的启发。末附脉法及《伤寒
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荠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即托疽。见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粉条儿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