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宋代儿科医家。著有儿科专书《孩孺明珠变蒸七疳方论》1卷,已佚。
病证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五。多因脾胃素虚,孕后感寒,或内伤饮食,以致胃气壅滞,浊邪内阻,升降失调。症见心腹胀满,脘闷不思食。感寒者,兼见食后胀甚、喜按、喜热。治宜温中散寒,方用香砂六君子汤;伤食
即肾气虚。详该条。
见《天津医学通讯》(6)1,1971。为喜树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朱砂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医方考》卷二。即痰膈。详该条。
见明·范洪《滇南本草图说》。即地不容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①指感受风热引起的温病。见《温热经纬·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》。《温病条辨·上焦篇》:“风温者,初春阳气始升,厥阴行令,风挟温也。”多发于冬春二季。主要症状有发热、头痛、咳嗽、口渴、脉浮数等。初起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即竹根七,详该条。
供敷贴用的膏剂。参见膏剂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