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痞满

痞满

证名。《素问》称否、满、痞塞。指胸脘痞塞满闷不痛。《医方考》卷四:“土郁者痞满。”《景岳全书·伤寒典》:“若但满不痛者,此为痞满,非结胸也。凡痞满之证,乃表邪传至胸中,未入于府,此其将入未入犹兼乎表,是即半表半里之证,只宜以小柴胡之属加枳壳之类治之。”《寿世保元·痞满》:“痞满与胀满不同,胀满是内胀而外亦形,痞则内觉痞闷,而外无胀急之形也。……痞满,宜调中补气血,消痞清热,攻补兼施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肿胀源流》:“痞满,脾病也。本由脾气虚,及气郁不能运行,心下痞塞填满,故有中气不足,不能运化而成者,有食积而成者,有痰结而成者,有湿热太甚而成者,虚则补其中气,宜调中益气汤;实则消食,宜资生丸;豁痰宜豁痰汤;除湿宜二陈汤加猪苓泽泻;有湿热清热,宜当归拈痛汤消导之,亦不可用峻剂,致伤元气。”参见气痞痰痞虚痞实痞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穿喉

    病名。又名穿腮。即骨槽风。详该条。

  • 祛瘀活血

    又称去瘀生新、活血生新、化瘀行血。是祛除瘀血、流通血脉的方法。血液由于阻滞而变为瘀血,须去除才能使血脉流畅。用桃仁、生地、丹皮、赤芍、当归、川芎、红花、三七、丹参等药。

  • 白兰

    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白兰花之简称,详该条。

  • 成安郎

    宋代医官职称。隶属翰林医官院,其职位在大夫之下,官阶从七品,系以原军器库之副使改任本职。参见翰林医官院条。

  • 金鼠矢

    即万应锭第一方,见万应锭条。

  • 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辛生地玄参方

    见《温病条辨》卷一。即加减玉女煎,见该条。

  • 服日

    道家修炼养生的一种方法。陶弘景·《真诰》卷十四:“昼服日,存想日在心中,大如钱,赤色有光芒,从心中上升,出喉咙至牙齿间,然后返还胃中。”道家认为,此法可治诸病,并可预防传染疾患。

  • 脾主裹血

    出《难经·四十二难》。脾有裹藏血液的功能。参见脾藏营条。

  • 月经愆期

    病名。见《类证普济本事方》。①指经行先后无定期。《医宗金鉴·妇科心法要诀》:“经来前后为愆期。”②指错过日期的意思,故或认为是指经行后期。

  • 哑嗽

    病名。指咳嗽而声音嘶哑者。因邪郁于肺,肺气闭塞,或肺脏虚损所致。《类证治裁·咳嗽》卷二:“哑嗽。气促满闷失音,通声煎;肺实痰壅,宜杏、桔、蒌、橘、贝、枳、竹叶之属;肺虚喉燥,宜生脉散加玉竹、款冬花、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