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科著作。6卷。清·陈复正撰。刊于1750年。书中整理辑录了古代儿科学的一些主要内容。卷1论小儿赋禀、诊法、初生儿疾病的防治等;卷2~4分述儿科多种病证(包括内科杂证及外科疮疡),每病除辨证立法外,并
运气术语。天干始于甲,地支始于子,子甲相合,三十岁为一纪,六十岁而成一周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凡此定期之纪,胜复正化,皆有常数,不可不察。”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十八。五疳之一。详五疳条。
①针刺手法名。《灵枢·五乱》:“徐入徐出,谓之导气。”指进针后,徐缓入针,得气后再徐缓出针的方法。②即行气法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卢之颐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铜锤玉带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佚名《眼科统秘》。即痘疮入眼,或痘疹入眼。详各条。
脉学著作。清·刘吉人编撰。刘氏选录《脉诀指掌病式图说》中部分论述予以校正,并补充了一部分内容。书中夹有一些糟粕,从而使脉义晦涩不清。后编入《三三医书》中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方。厚朴、苍术、羌活、防风、陈皮、枳实、香附、牛蒡子各一钱,槟榔、白芷各八分,藿香、川芎各五分,细辛四分,甘草三分。加葱白,水煎服。治感受时行不正之气,瘟疫痧瘴。若
即桑菊饮作片剂。治证同。见桑菊饮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