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指由热毒积于心经致咽喉干燥疼痛,无痰涎,或气喘,饮食吞咽有碍,甚则呛食不下者为重症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:“呛食喉风热积心,喉中干燥立时疼,更无痰涎多气喘,若还呛食命无存。”治宜顺气利膈汤、川桔散(
见《中药制剂手册》。人参、炙甘草、砂仁、黄连、桔梗、法半夏各30克,神曲(麸炒)、炒麦芽、炒山楂、炒扁豆、橘皮、山药、莲子各60克,白术(麸炒)、茯苓各9克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丸重3克,每服一丸,日
病名。见《医经会元》。指疝症由于诸劳气陷,房劳伤精而发者。天寒时发作尤剧,宜服肾气丸加川楝子、巴戟天、鹿角胶。
病证名。亦名妊娠遍身瘙痒,胎前皮肤瘙痒。多由风热、血热、血瘀所致。风热多因素体阳盛,加之风热外邪侵袭肌表。症见身痒,起斑疹,发热微恶寒。治宜祛风清热解表。方用荆防清热汤(《经验方》:防风、黄柏、连翘、
仲景十二脉之一。子母相乘的脉象。水行乘金,火行乘木。《诊家正眼》:“曰逆者,水乘金,火乘木也。”
病证名。见《喉科金钥》卷上。指喉痹之因于阴寒者。参见喉痹有关各条。
【介绍】:见唐大烈条。
病名。《咽喉经验秘传》:“肺脾受热毒,口舌生疮,或肺胃受热,又或受酷热炎暑炉火之毒,俱生此症。”症见咽喉口舌生疮,色黄,或白或紫红,肿痛甚,有碍饮食与吞咽。治宜降火解毒。用野菊花、蒲公英、山栀、甘草、
指阳主化气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阳化气,阴成形。”张景岳注:“阳动而散,故化气。”
方书名。10卷。明·周文采撰。刊于1495年。,作者将其平日常用及见闻有效之方,分类编成此书。分诸风、诸寒、中暑、中湿、伤寒、疟、痢等共45类。包括内、外、妇、儿各科疾病。每类均先论后方,选方颇精,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