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王綎

王綎

【介绍】:

明代医生。字大仪,太平府(今安徽当涂)人。因病,发其先世所藏方书,潜心探究,终以医名。为医重视理中气,不泥于古。兼工诗,人谓得盛唐体。著书甚多,卒年89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米糠

    见《验方新编》。即米皮糠,详该条。

  • 剪口疮

    病证名。《疡医大全》卷十四:“剪口疮又名夹口疮,脾热者多患此。亦有父母遗毒小儿口角色白生疮,久而不愈。”治宜清热解毒。可选用清胃散、凉膈散等加减。参见口吻疮条。

  • 仲景三部九候诊法

   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
  • 无骨苎麻

    出清·赵楷《百草镜》。为白接骨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卫生家宝

    见卫生家宝方条。

  • 小儿劄(zhā 扎)目

    证名,指小儿两眼不时眨动的证候。《审视瑶函》卷四:“目割者,肝有风也。风入于目,上下左右如风吹,不轻不重而不能任,故目连劄也。”多见于风热攻目或小儿疳症初起,参见目涩、疳眼等条。

  • 五痫神应丸

    见《景岳全书·古方八阵》卷五十四。即五痫丸,见该条。

  • 虚坠

    病证名。指痢疾病人大便后肛门坠重的症状。《医宗金鉴·杂病心法要诀》:“粪出更坠,为粪后坠,非滞也,故曰虚坠。”有气虚者,为大肠气降而不能升,治以升气举陷为主。有血虚者,所谓“虚坐努责”即是其特点,治以

  • 肝厥

    厥证之一。因肝气厥逆上冲所致的厥证。《证治汇补·眩晕》:“肝厥之证,状如痫疾,僵仆不惺,惺则呕吐,头眩发热。宜二陈汤加柴胡、枳壳、甘菊、勾藤、干葛、山栀、生姜。”勾藤散、石膏汤等方均可选用。参见厥证条

  • 臑骨突出

    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八。臑骨即肱骨,指肩关节脱臼后肱骨头离位,明显突出。证治详肩胛骨出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