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医官职称。隶属于翰林医官院,系一般下级职务,官阶从七品。参见翰林医官院条。
金代太医院医官职称,系协助该院正奉上太医工作之副职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六方。大黄(半生,半煨)五两,山药(刮去皮)、山茱萸、炒火麻仁、郁李仁(炮,去皮)、菟丝子(酒浸,炒)、牛膝(酒浸)、炒槟榔各二两,防风、炒枳壳、独活各一两,车前子二两半。为细末,炼蜜
病名。《医学入门》:“(鼻)有流臭黄水者,甚则脑亦作痛,俗名脑砂。”参见鼻渊、控脑砂等条。
出《药性论》。为砂仁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水突,见该条。
病名。指肺脏的各种病证。有寒热虚实之分。肺为娇脏,主皮毛,主一身之气,司呼吸,开窍于鼻,又为水之上源。多由外邪侵袭,或痰饮内聚,或肺气肺阴不足所致。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:“肺病者,喘咳逆气,肩背痛,汗
病名。即劳碌喉风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与孙永贤合著《永类钤方》。
见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