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片玉痘疹

片玉痘疹

书名。又名《万氏秘传片玉痘疹》。13卷。明·万全撰。约撰于16世纪中期。本书专论痘疹。卷1~2为痘疹碎金赋及痘疹西江月二赋;卷3~4为痘疹始终验方及歌;卷5~12为痘疹总论,并分论发热、见形、起发、成实、收靥、落痂及余毒证治;卷13为痘疹骨髓赋及麻疹西江月。本书编排略与作者的《痘疹心法》相似,但内容不同。本书收入《万密斋医学全书》中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血虚热

    病证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虚损痨瘵源流》:“有血虚热,必兼燥渴,睡卧不安,宜圣愈汤、人中白丸两方参酌用。”参发热、血虚发热条。

  • 粉草

    见《群芳谱》。为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石硫黄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硫黄,详该条。

  • 顼颅

    头骨的别名。详该条。

  • 筋会

    八会穴之一。《难经·四十五难》:“筋会阳陵泉。”阳陵泉属于胆经穴,胆与肝相表里,肝主筋。故称筋会。凡筋肉拘急或弛缓不收等症,皆可酌情取用。

  • 辟雍

    名词。出《洞玄子》。指大阴唇。

  • 王执中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针灸学家。字叔权,瑞安(今浙江瑞安)人。1169年(乾道五年)进士,曾任澧州(今属湖南)教授。他对当时社会上重方药轻针灸的现象表示不满。遂根据长期临证经验,参照《针灸甲乙经》等书,编写成

  • 拐枣

    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枳椇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王惠源

    【介绍】:见王宏翰条。

  • 导引图

    书名。①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初年的帛画,是迄今我国最早的导引图谱。原帛画长约100厘米与前段40厘米帛书连在一起。画高40厘米。上有四十四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象,分上下四层,每层绘有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