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朝天罐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腓肠肌部分。
【生卒】:五世纪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北魏医生。曾与王安道向沙门僧垣学医,治病多针药并用,为当时名医李修之父。
出《金匮要略》。即伏龙肝,详该条。
受湿邪所伤而发病。分外感湿邪、湿浊内阻肠胃。参湿气条。
【介绍】:宋·儿科医生。临安(今杭州)人。以擅长儿科名闻一时。据传有儿患乳搐心者,婴儿忽喑哑,不能出声。令以被裹小儿,掷之于地,儿大惊,遂能声言。时人称其医术高明者。
与真阴相对而言。即肾阳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五色旁通五脏图》1卷,已佚。
小便不利证之一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四。外感小便不利包括运气小便不利、伤寒小便不利、阴寒小便不利。详各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瘦吟。江苏吴县人。旅居秀水(今浙江嘉兴)之王江泾镇,能诗通医,撰《瘦吟医赘》一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