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指肾虚精气不足,不能上充脑髓所致的眩晕。《证治汇补·肾虚眩晕》:“人身阴阳,相抱而不离,故阳欲上脱,阴下吸之。若淫梦过度,肾家不能纳气归元,使诸气逆奔而上,此眩晕出于肾虚也。”《医略六书·眩晕》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槐角,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血满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十:“儿未生先露手臂谓之横生。”详横产条。
隔物灸之一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用生附子3份,肉桂2份,丁香1份,切细碾末。以黄酒或蜂蜜调和,制成6毫米厚的药饼,细针穿刺数孔,上置艾炷施灸。亦称附子灸。由于附子辛温大热,有温阳扶羸的作用,适用于阳萎,早
出《诗经》。为蚱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宋代医官职称。隶属于翰林医官院。官阶从九品。参见翰林医官院条。
证名。即虚喘。指呼吸气短,如不能续的症候。多由真元受伤,脏气虚衰,肾不纳气所致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似喘者,其责在肾。”“肾主精髓而在下焦,若真阳亏损,精不化气,则下不上交而为促促者,断之基也。”
形,形身;骸,骸骨;统指身体躯壳而言。《灵枢·天年》:“百岁,五脏皆虚,神气皆去,形骸独居而终矣。”
运气术语。指以十天干中每两干统一运。《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:“甲己之岁,土运统之;乙庚之岁,金运统之;丙辛之岁,水运统之;丁壬之岁,木运统之;戊癸之岁,火运统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