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名目胞、眼睥、眼胞、目裹、胞、睑、约束等,指上下眼睑(俗称眼皮)。上眼睑又称目上胞、目上睑,下眼睑称目下胞、目下睑。胞睑有保护眼球及防御外伤的作用。它是肌肉组织,在脏属脾,在五轮中为肉轮。故眼睑疾患
①(píng)。①指正常脉象。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:“春胃微弦曰平。”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,若引绳小大齐等,命曰平。”②指气血平和、饱满,阴阳平衡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阴平阳
医论著作。17卷。清·王燕昌撰于1874年。本书杂论病机、医理、临床经验及效方等。
病名,见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。即阴虱疮,详该条。
《医学入门》卷七方。黄连(肝积五钱,脾积七钱,心、肺一两半),厚朴(肝、心、肺五钱,脾、肾八钱),川乌(肝、肺一钱,心、肾、脾五分),干姜(肝、心五分,肺、肾一钱半),人参(肝、脾、肺二钱,心五分),
①病名。又名喉疖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:“此证生于鸠之中,初起如梅核,在喉膈之间,吐不出咽不下,至三日渐上喉节之间,名曰喉节。”治疗须用针刺破,然后以胆硝丹吹入喉中,再内服雄黄化毒丸。②解剖部位名,俗
病证名。即子肿。《女科玉尺》:“妊娠五、六月以来,浮肿如水气者,名曰子肿,俗呼琉璃胎。”
书名。清·倪涵初手定。撰年不详。倪氏对疟疾、痢疾各拟三方,介绍其适应症及加减用法,处方平易有效。对于痢疾治法,提出忌温补、忌大下、忌发汗、忌分利四忌。本书后刊入《济世专门编》中。
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中暑》。指因暑热所致的口渴证。宜清解暑热,养阴生津。用玉露散、麦冬汤、生津丸等方。详中暑条。
即胃阴虚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