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火伤

猜你喜欢

  • 湿热腹胀

    病证名。指湿热内郁肠胃所致的腹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湿热腹胀之症,面目黄肿,小便赤涩,大便或结,或泄黄糜,或日晡潮热,烦渴口苦,口甘口淡,腹胀胁痛。”治宜清热泻火利湿为主。面黄目黄,胁痛口苦,肝胆有

  • 痧痘口疳

    病证名。指麻疹、痘疮之后,口腔溃烂的证候。见清·程永培《咽喉经验秘传》。清·吴、张氏《喉科秘旨》卷上:“痘余痧后口生疳,烂在牙龈痘毒传,若是见痧生满口,须从心胃二经参。”治宜清泻心胃二经之火。可选用清

  • 川山甲

    出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。即穿山甲,详该条。

  • 太极磨子手

    推拿手法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将肩关节作左右旋转滚动的动作。适用于肩部寒凝气聚等症。

  • 营气不从

    指血脉中营气运行障碍,出现痈肿的病机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营气不从,逆于肉理,乃生痈肿。”因邪气侵袭,营气运行不畅,瘀阻于肌肉腠理之间,血郁热聚,便成痈肿。治宜活血和营,托毒消痈。

  • 神农黄帝食禁

    书名。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7卷,已佚。

  • 乳头

    位于乳房中央突起的尖端部分。属肝,有病多按肝经病变治疗。

  • 利后虚羸

    病证名。下利而致体虚消瘦的证候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:“肠胃虚弱,受风冷则下利,利断之后,脾胃尚虚,谷气犹少,不能营气血,故虚羸也。”多见于婴儿素体脾胃虚弱,营养不良,气血亏虚者。症见下痢黄白粘胨,

  • 芫花中毒

    病名。因服药或误服芫花过量,或因芫花根外用引产而出现中毒症状者。症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皮疹。外用引产者更见阴道出血量多。严重者可见痉挛,抽搐,昏迷及呼吸衰竭。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救治。《本草纲目》有

  • 金丝矮陀

    见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。为矮陀陀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