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湿浊

湿浊

湿气。因湿性重浊粘腻,每于病位停留滞着,阻碍阳气的活动,故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狗嗽子

    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黄独零余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李翱

    【生卒】:约九世纪初【介绍】:唐代人。根据民间传说,撰《何首乌传》1卷。

  • 苗父

    一作弟父。上古时代巫师,用巫祝的方法治疗疾病,为后世祝由科之始。

  • 合阳

    经穴名。代号BL55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小腿后面,腘窝横纹中点直下2寸处,当腓肠肌二头之间。另说“在膝约中央下三寸”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;“委中下一寸”(《针灸大全》);“委中下四

  • 红中黑斑舌

    亦称生斑舌。全舌纯红有小黑斑点。多见于瘟疫热毒陷于阳明之候。兼见壮热、烦渴,继而透发斑疹,急用透疹解毒,待斑疹出后,则用凉血解毒化斑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保和郎

    宋代医官职称,官阶从七品。参见翰林医官院条。

  • 僻巽锭子

    《银海精微》卷上方。胆南星七钱,防风、干姜各三钱,白附子、川乌、白芷、薄荷、木香、白术、茯苓、人参各五钱,朱砂一钱,麝香、冰片各五分,牛黄三分,白僵蚕二十个。为细末,冬季用蜜二斤,甘草半斤,煎作膏,和

  • 侍医

    侍候帝王的医生。始设于秦代,相当于后世的御医。

  • 六聚

    六腑聚症之总称。《中藏经·积聚癥瘕杂虫论》:“聚有大肠、小肠、胆、胃、膀胱、三焦之六名也。”故后世有将聚总称为六聚者(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八)。详见聚条。

  • 黄根灰尖舌

    舌根黄苔、中淡红而尖有灰苔。为胃中郁热,证见心烦而渴,不吐不泻,胸闷脘胀,宜缓下泄热治之。若黄苔中心舌红绛而尖灰苔者,乃胃火炽盛,心营受灼、宜在清胃之中加清心之品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