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?-1330)元医官。一译也里牙。西域拂林(东罗马)人。爱薛长子。任太医使,一度因赃罪除名。致和元年(1328年)又复命为太医使。至顺元年(1330年)封秦国公、崇福使。同年因宫廷倾轧被侏。
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。详十三指形条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》卷下。肝风热邪生翳膜,其邪气未除,红丝涩痛,翳较浮嫩者属热翳。参见翳条。
书名。4卷。即《医宗金鉴》卷56~59。本书以七言歌诀加注的形式论述痘疹的证治,内容比较简要,并有附图多幅。
病名。即下颌关节脱臼。见《疡医大全》三十六卷。详颊车蹉条。
痧证之一。《痧胀玉衡·徧身肿胀痧》:“痧者,暑热时疫恶毒之气,攻于里则为痰喘,为血瘀,昏迷沉重,不省人事。若元气壮实,内不受邪,不入于里,即散其毒于肌肤血肉之表,为肿为胀。若误饮热汤热酒,便成大害,此
《难经·二十难》:“脱阴者目盲。”肝肾阴精过度损耗,可致视力严重减弱或丧失。可见于急性热病后期,慢性发热,虚损及产后体弱等。
经外奇穴名。《肘后备急方》:“葛氏治卒腰痛诸方,不得俛仰方,正立倚小竹,度其人足下至脐,断竹,及以度后,当脊中,灸竹上头处,随年壮。”近代《中国针灸学》列作奇穴,名竹杖。即位于后正中线上,当与脐相对之
病证名。《叶氏女科证治》:“经来一半,遍身潮热,头痛,口渴,小腹作痛。此因伤食生冷,故血滞不行,内有余血,忌服补剂,宜服莪术汤(莪术、三棱、红花、苏木、牛膝)。”
病名。指便血之先排便、后下血者。《金匮要略·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》:“下血,先便后血,此远血也,黄土汤主之。”《景岳全书》谓:“血在便后者,其来远,远者或在小肠,或在于胃。”因脾气虚寒,不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