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六。熟地黄、生地黄、山药、茯神各三两,当归、泽泻、黄柏(盐酒炒)各一两半,山茱萸、枸杞子、龟板(醋炙)、牛膝、黄连、牡丹皮、鹿茸(酥炙)各一两,甘草五钱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
病证名。单南山《胎产指南》:“孕妇胸腹满胀便秘,遍身浮肿,名曰胎水不利,宜服鲤鱼汤。”参见胎水肿满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墓头回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南宋医家。龙溪(今福建漳州)人。对伤寒学有一定研究,约1173年(乾道九年)撰《伤寒解惑论》一书。
足趾。《灵枢·热病》:“热病……于其俞及下诸趾间,索气于胃胳,得气也。”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蒲葵之别名,详该条。
同额。详该条。
古代两点论运用于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。详阴阳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·外科》。为盾叶薯蓣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痘疹金镜录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