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清邪

猜你喜欢

  • 接续草

    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问荆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镇潜

    详潜镇条。

  • 和胃理气

    理气法之一。是治疗气、痰、食、湿等病邪阻滞中脘的方法。症见脘腹胀闷、吞酸或吐酸水、嗳气等,用枳实、陈皮、姜半夏、炒莱菔子、煅瓦楞子等药。

  • 血瘀经闭

    病证名。多因气滞、寒阻,经脉血行涩滞,瘀阻冲任胞脉,积久而成经闭。症见经闭不行,小腹疼痛拒按。治宜活血祛瘀,通经。方用膈下逐瘀汤。偏于气滞者,重用乌药、延胡索、枳壳、香附;兼寒者,加肉桂、炮姜。或用血

  • 白虎证似痫

    病证名。急惊风类证之一。出明·万全《幼科发挥》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八作白虎候。并载“其状身微热,有时啼唤,有时小冷,屈指如数,似风痫,但手足不瘈疭耳。”明·万全谓为客忤之轻证。

  • 解围元薮

    麻风专著。4卷。明·沈之问辑于1550年。内容有麻风病(风癞)的病因、三十六风、十四癞及其与经络的关系、治疗方剂249首等。书中较详细地叙述了麻风病的辨症和治疗。建国后有排印本。

  • 审苗窍

    审察舌、鼻、目、口唇、耳等苗窍的变化,作为识别内脏病变的参考。如心火炽盛可见舌赤糜烂;邪气壅肺,可见鼻翼煽动;肝胆湿热,可见目睛发黄;脾胃虚寒,可见口唇淡白;肾气亏损,可见耳鸣等。参见五官条。

  • 白喉

    病名。见《时疫白喉捷要》。又名白缠喉、白菌。系一种急性传染病。流行于秋末冬初,以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。《重楼玉钥》:“喉间起白如腐一症,其害甚速,……患此者甚多,惟小儿尤甚,且多传染。”发病多因时行疫

  • 苔滑

    指舌苔润滑。是有津液之象,热病苔滑,是里热未结;舌淡而苔白滑或灰滑,是阴寒凝滞,或痰湿内阻。《伤寒论·太阳病篇下》:“脏结无阳证,不往来寒热,其人反静,舌上苔滑者,不可攻也。”

  • 棕毛

    见《普济方》。为棕榈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