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肝泻火
即泻肝。详该条。
即泻肝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筋痿。《医宗必读·痿》:“肝痿者,筋痿也。”详筋痿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芦竹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附于鼻粘膜的毫毛,亦称鼻须。具有防止灰尘入侵,保持鼻腔清洁及鼻道通畅的作用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柿霜加工后的药材名,详柿霜条。
出元·滑伯仁《麻证新书》。麻疹的别称。详该条。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了哥王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陈士铎条。
证名。简称懊憹。又名心中懊恼。指心胸烦热,闷乱不宁之状。多由外感热病误治,邪热留于胸膈,扰及胃腑;或因湿热内蕴所致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发汗吐下后,虚烦不得眠,若剧者,必反覆颠倒,心中懊憹
耳聋的一种。指肝火上扰所致的耳聋。《医学六要·耳》:“肝火,左脉弦急而数,属肝火。其人必多怒,耳鸣或聋。”治宜平肝降火。选用龙胆泻肝汤、聪耳芦荟丸等方。参见耳聋条。
见悬枢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