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黑及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灵枢·行针》。指喜乐不禁之症。参见喜笑不休条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。即皮肤粗糙,干枯无泽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六方。黄芪、人参、茯神(去木)、麦门冬(去心)、白术、五味子、桂(去粗皮)、熟地黄、陈皮(去白)、阿胶(炙燥)各一两,当归、白芍药、牛膝(酒浸)各三分,炙甘草半两。为粗末,每服三钱匕
骨名,即桡、尺骨的统称,参见臂骨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金钱白花蛇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便读》。即扁豆衣,详该条。
①古病名。即大瘕泄。《难经·五十七难》:“有大瘕泄,名曰后重。”详大瘕泄条。②证名。指腹痛急迫,肛门重坠不适。《医宗必读·痢疾》:“邪迫而后重者,至圊稍减,未几复甚,芍药汤;虚滑而后重者,圊后不减,以
见孙氏医学丛书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空心苋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