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浮络

浮络

指位于皮部络脉。因为位浅如浮,故名。《素问·皮部论》:“视其部中有浮络者……。”《黄帝内经太素》杨注:“浮谓大小络见于皮者也。”临床上可根据其部位和色泽的变化用来诊断和刺血治病

猜你喜欢

  • 川朴

    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厚朴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渗泄

    治法之一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指淡渗泄利水湿的治法。适用于泄泻、浮肿、小便不利,常用茯苓、薏苡仁、白通草、猪苓、泽泻等淡渗药。常用方有四苓散、茯苓皮汤等。

  • 脾中风

    古病名。又名脾脏中风。风邪入中于脾经而致的证候。主症为发热,形如醉人,皮目瞤动,短气,腹满,身黄等。《金匮要略·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》:“脾中风者,翕翕发热,形如醉人,腹中烦重,皮目瞤瞤而短气。”《

  • 阴中之少阳

    ①指肝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阴中之少阳,肝也。”②指足少阳胆经。《素问·阴阳离合论》:“厥阴之表,名曰少阳,少阳根起于窍阴,名曰阴中之少阳。”③指足部之阳经。《灵枢·阴阳系日月》:“足之阳者,阴中

  • 脾热身肿

    病证名。身肿类型之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脾热身肿之症,面肿目黄,烦躁不卧,皮肤常热,小便赤,大便时泄时结,常肿不退。此脾热肿之症也。脾热身肿之因,膏粱厚味,日积月累,热聚脾中,则脾热肿之症作矣。”脉

  • 南方学派

    藏医学术流派之一。指以舒卡·年姆尼多吉为主,包括著名医家舒卡·洛追给布等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所创立的学术派别。其特点是擅长使用清热药物,对温热病的治疗有良效。此学派还以擅长绘制人体解剖图的绘制著名于世。

  • 白苔燥裂舌

    苔白而厚,干燥有裂纹的舌象。为里热津伤,如腑结未实者,宜增液缓下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金钱花

    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旋复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试胎

    指妊娠中期或晚期出现胎忽乱动,腹痛等症状。但脉象无分娩症候者。①《女科经络》卷五:“有一月前。忽然腹痛。如欲便生。名曰试胎。非当产也。”②唐桐园《大生要旨》二卷:“受胎六、七个月或八、九个月,胎忽乱动

  • 迁正位

    运气术语。指值年的岁气(司天之气),迁居于一年的中位。《素问遗篇·本病论》:“正司中位,是谓迁正位。”如巳亥年厥阴司天,于上年(辰戍年)大寒日,太阳寒水之气应退位,而厥阴风木之气应迁居中位,以主持该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