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锦斋
【介绍】:
见洪兆芳条。
【介绍】:
见洪兆芳条。
病名。见《本草纲目》卷十三贝母条下。即人面疮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五脏论》1卷,已佚。
出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十二。即恶阻。详该条。
治疗热证,当以寒药制之。如辛寒之剂白虎汤,苦寒之剂龙胆泻肝汤之类。一般来说,肺胃热宜银翘、石膏,心腹热宜芩、连,肝胃热宜黄柏、知母、胆草。又如表里火热俱盛,大热烦躁,甚则发斑,小便黄赤,吐血,鼻出血,
舌苔灰黑而生干刺。为脏腑实热,律液受伤。症见咽干,口燥,喘满,宜急下存阴。若里结未成,而见烦躁,口渴,胸中胀满,呕吐频作,或常干呕等症,则宜苦寒清热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病名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四。即厉痈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普济方》卷六十。系指喉风之发病急骤者。详紧喉风条。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小蓟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岳甫嘉条。
病证名。即蛔虫病儿感染痧毒而致吐蛔之证。小儿素患蛔虫病,因痧毒入胃,胃必热胀,热胀之极,蛔不能存,因而上涌,乘吐而出。此与伤寒吐蛔,伏阴在内者不同。宜用消毒三棱针刺腿弯、臂弯痧筋上,流出紫黑毒血;另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