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小金樱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古今医鉴》卷七引京师方。天门冬(去心)半斤,杏仁(去皮)、百部、百合、贝母(去心)、白术各四两,款冬花五两,紫菀三两。上药捣碎,用长流水二十碗,煎至五碗;滤渣再煎,如是者三次,共得药汁十五碗,入饴糖
即健脾。详该条。
综合性医书。8卷。明·孙志宏撰。刊于1629年。本书以介绍临床各科病证证治为主,卷1~5,内科杂病,兼及五官、口齿病证;卷6~8分述幼科、妇科、外科病证,述证简要,方治详备,于诸证主方后,附有成方及简
病名。指痢疾之由食积内阻所致者。见《普济本事方·脏腑泄滑及诸痢》。又称饮食内伤痢。多由饮食积滞,日久不消所致。其症下痢赤白,或色黄如脓,或如鱼肠,或鹜溏鲊臭,脐腹撮痛,痛则痢下,痢下则痛减。治宜化积消
病名。指因风邪热毒所致的喉痹症。同风毒喉痹。出《千金要方》卷六下。参见喉痹条。
病名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上:“此症发于伤寒之后,表邪未尽,生喉关内肿烂,右关脉急。”治宜以清咽利膈汤加减。详烂喉痧条。
①食管上口(咽腔)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地气通于嗌。”《甲乙经》:“嗌作咽。”②喉咙。《素问·血气形志篇》:“形苦志苦,病生于咽嗌。”
证名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即目干涩,详该条。
泛指自肘至腕的肌肉。《灵枢·论疾诊尺》:“尺肉弱者,解,安卧脱肉者,寒热,不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