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肝火克脾、气机不畅所致的腹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肝火腹胀之症,目睛黄,两胁痛,小腹胀急,或攻刺作痛,或左边胀甚,小便赤,夜不得寐。”多因恼怒、酒热伤肝,肝气怫郁,气机不利所致。治宜泻火疏肝
推拿手法名。见曹锡珍《外伤中医按摩疗法》。即振颤法。见该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柿霜加工后的药材名,详柿霜条。
即文武膏,见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SJ5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手少阳之络穴。八脉交会穴之一,通阳维。位于腕部背横纹上2寸,尺、桡两骨间。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,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,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
指小肠。心为火脏,小肠与心相表里,故称小肠为“火府”。
又称内针、下针。指将针刺入穴位,或针刺入穴位后继续向下插进。
见《岭南草药志》。为白背叶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外科全生集》。即壁钱幕,详该条。
外治法之一。喷洒。古代以冷水濆浴使病人降温的方法。《伤寒论·太阳病篇》:“病在阳,应以汗解之,反以冷水潠之,若灌之,其热被劫不得去…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