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七:“心脏有热,则舌上出血如涌泉。”即舌衄。详该条。
《药籢启秘》方。白降丹、红升丹、熟石膏各等分,冰片少许。为细末,米糊为条,插入疮口,上盖薄贴。治一切疮毒阴疽,日久成漏,脓水淋漓不断。
病名。即下颌关节脱臼。见《伤科汇纂·绘上用手法十四图》。详颊车蹉条。
出《本草品汇精要》。为杨梅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常用经穴解剖学定位》。位于臀部,以大转子和坐骨结节连线为底边,向上作一等边三角形,其顶点是穴。主治坐骨神经痛,下肢偏瘫,荨麻疹等。直刺1.5~2.5寸。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5~15
脉诊切按时间相对持久。如促、结、代脉、初持往往不易发现,须久持方向诊察清楚。
养生著作。4卷。宋·陈直原撰,元·邹铉续增。刊于1307年。本书是陈直《养老奉亲书》一书的增补本。卷一即《养老奉亲书》原文;卷2~4属新增部分,邹氏从其他各种著作中收集并阐述有关养生、老年保健与食治诸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鸭跖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清·王子固《眼科百问》。属鱼子石榴证。详该条。
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即皂角刺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