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水针疗法

水针疗法

又称针注疗法穴位注射疗法。局部注射麻醉药物者,则称穴位封闭疗法。是指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入穴位,在得气后注入药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它兼备针刺和注射药物的作用。临床操作时,在选取的穴位上,按肌肉注射的要求,当进针得气后,即可缓慢推入药液。一般说来,凡适合于肌肉注射的中西药物,大多可据情选取。常用的有葡萄糖、各种维生素、普鲁卡因,当归红花注射液及部分抗菌素等药物。通常用量均小于该药物的常规剂量,头面和耳部穴位须更为减少。施术时,应注意无菌操作,防止感染;必要时,须做药物过敏试验,还应避免将药液注入关节腔内或刺伤内脏。本法适应范围很广,常用于腰腿痛肩背痛,关节痛,软组织损伤,支气管炎,哮喘,肺结核,高血压,肝炎,消化性溃疡及神经衰弱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银花

    见《温病条辨》。即金银花,详该条。

  • 肝虚热证

    证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虚损痨瘵源流》:“肝热,按至肌肉之下,骨之上乃得,肝主筋也,寅卯时尤甚。必兼多怒多惊,便难,转筋挛急,四肢困热,满闷,筋痿不能起,头痛,耳聋,……冒眩,多瘛。”治宜养肝清热为主。

  • 肉脱

    出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等篇。指肌肉瘦削如脱尽的征象。多因精血内竭,中气虚衰所致。本证可见于虚劳、久病垂危及痿等。

  • 川椒目

    见《赤水玄珠》。为椒目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医易同源

    指医理与《易》理同源于事物的阴阳变化。《类经图翼·医易》:“易者,易也,具阴阳动静之妙;医者,意也,合阴阳消长之机。……故曰天人一理者,一此阴阳也;医易同源者,同此变化也。”易学阐述事物阴阳动静变化的

  • 口吃

    系指语言重复,期期不能畅吐。又叫謇吃。《汉书·周昌传》:“昌为人口吃,又盛怒曰:臣口不能言,然臣期期知其不可,陛下欲废太子,臣期期不奉诏。”指说话难,俗称口吃。即重言。详该条。

  • 七情伤感嗽

    病名。指七情伤动脏腑之气所致的咳嗽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七情伤感嗽。七情伤感,无非伤动脏腑正气,致邪上逆,结成痰涎,肺道不理,宜顺气为先。四七汤加杏仁、五味子、桑白皮、人参、阿胶、麦冬、枇杷叶。”参见

  • 济众方

    《景岳全书》卷五十四引《简易方》方。白石英、朱砂各等分。为细末,每服五分,金银花煎汤送下。功能清膈上风热痰饮。治心气不宁,怔忡惊悸。

  • 得守

    五脏为贮藏精气之处,精气能藏守于体内而不外耗,称为“得守”。得守说明五脏精气充沛。故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认为“得守者生,失守者死。”

  • 顾欢

    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南齐医生。字元平。临床常兼用道术迷信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