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病名。指传尸内传至脏者。《外台秘要·传尸方四首》论传尸,以病邪内传五脏,名之伏连。可用朱砂丸治疗。参见传尸条。
食疗著作。明·胡文焕纂辑。约成书于1566年。主要阐述食疗禁忌。辑有五谷食忌、五味食忌、五果食忌、五菜食忌、六蓄食忌、诸禽食忌、虫鱼食忌、孕妇食忌、乳母食忌、小儿食忌、逐月食忌。并附录当戒食、诸果有毒
见《金匮翼》卷五。即锡类散,见该条。
宋代掌管医药事务的机构。主要管理宫廷统治阶级医药诸事,并对民间疾病医疗问题进行管理。院内设翰林医官院使、副使和直院等多种官职掌管该机构。并设有许多名目的大夫、郎和冠以翰林的不同职称,以分别其职位的高下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汇补·汗病章》。多由心之气血不足,心液外泄所致。症见自汗,怔忡恍惚等。治宜补心养血为主。选用天王补心丹、当归补血汤、归脾汤等方。参见自汗条。
【生卒】:十六世纪上半叶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,字志斋,鄞县(今浙江宁波)人。医理宗朱震亨,著有《志斋医论》、《素问捷径》等书,皆佚。
解剖部位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八。即两骨相连接处。详关节条。
病名。①水肿病之一。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:“里水者,一身面目黄肿,其脉沉,小便不利,故令病水。……越婢加术汤主之,甘草麻黄汤亦主之。”《脉经》注:“一云皮水。”黄肿,《脉经》作“洪肿”。②十水
见《药材生产手册》。为柽柳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吉人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