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骨手法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一。适用于肘关节脱臼的整复。医者一手把定患肘,另一手牵拉其前臂,然后向上翻折以使肘关节复位。亦可用于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整复。
病证名。出清·朱丹山《麻疹集成》。指小儿麻疹收没之后,遍身生疮,痒甚,心烦等。多由麻疹余毒未清,复感风邪所致。治宜疏风解毒。用消风散或大连翘饮加减。
病名。见《重楼玉钥》卷上。多因风痰上涌,肺气壅塞,阻于咽喉所致,症见咽喉肿痛,甚或颈项亦肿,咽喉缩紧感,呼吸迫促等。《重楼玉钥》:“先咽喉作紧,风痰上涌,多有绵涎,内紧外浮肿,不能饮食,渐至咽喉紧闭,
古病名。出《颅囟经》卷上。又名锁肠疳。指小儿疟疾发作无时,口噤,咬牙作声的证候。历代名医录见名医传条。
【介绍】:见钱原濬条。
病名。出《素问·五脏生成篇》。古代与咳同义。后世以有痰无声或声不甚响者为嗽。《宣明论方》卷九:“夫嗽者,五脏皆有嗽,皆因内伤脾胃,外感风邪,皮毛属肺,风寒随玄府而入,腠理开张,内外相合。”《奇效良方》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胡椒药材之一种,详胡椒条。
证名。指筋脉弛缓,不能随意运动。多因肝肾虚亏,或肝藏受风,或血热所致。《难经·十二难》:“肾肝内绝,绝则骨痿筋缓。”《证治要诀·诸中门》:“盖肝主筋属木,风易入之,各从其类,肝受风则筋缓不荣。”《杂病
病证名,出《本草纲目》,又名小儿唇紧、紧唇、紧唇疮、沈唇。指唇疮所致的口唇紧急,难于开合的症状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:“脾胃有热,气发于唇,则唇生疮,而重被风邪,寒湿之气搏于疮,则微肿湿烂,或冷或热,
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二。即家秘天地煎第二方,见家秘天地煎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