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死血胁痛

死血胁痛

病证名。指瘀血内停所致的胁痛。见《医钞类编·胁痛门》。《证治准绳·胁痛》:“死血者,日轻夜重,或午后热,脉短濇或芤,桃仁承气汤加鳖甲青皮柴胡、芎、归之属。若跌扑胁痛者,亦是死血,宜复元活血汤破血散瘀汤。”《证治汇补》卷六:“左胁下有块作痛,夜甚者,死血也。”《辨证录·胁痛》:“血死难于推移,行气而沉积不化,必用败血之药以下死血,而痛可除也,方用抵当丸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十:“死血,由恶血停留于肝,居于胁下,以致胠胁肋痛,按之则痛益甚,宜小柴胡汤合四物汤加桃仁、红花、乳香、没药。”参见肝郁胁痛、瘀血胁痛、跌扑胁痛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认药学

    蒙药书。罗布增苏勒和木用藏文撰于十八世纪。全书共四册。主要介绍矿物药、植物药和动物药的形态。现存木刻本。

  • 内家拳

    结合气功的一种拳术名称。据传始于宋·张三丰。张精于少林拳,并有所发展,增加了点穴法等。著名的八卦掌、太极拳、形意拳等都属此类。

  • 甘李根白皮

    出《金匮要略》。即李根皮,详该条。

  • 苔滑

    指舌苔润滑。是有津液之象,热病苔滑,是里热未结;舌淡而苔白滑或灰滑,是阴寒凝滞,或痰湿内阻。《伤寒论·太阳病篇下》:“脏结无阳证,不往来寒热,其人反静,舌上苔滑者,不可攻也。”

  • 太阳六传

    太阳病的六种传经情况,包括传本、巡经传、越经传、表里传、误下传、巡经得度传。《此事难知》卷上:“太阳者……为诸阳之首,膀胱经病,苦渴者,自入于本也,名曰传本。太阳传阳明胃土者,名曰巡经传,……太阳传少

  • 潜龙汤

    《医醇賸义》卷二方。龙齿、龙骨、玄参各二钱,龟板八钱,生地黄五钱,知母、黄柏、人参各一钱,蛤粉四钱,肉桂四分,鲍鱼(切片,煎汤代水)。水煎服。治肾阴虚,虚火上炎,口燥咽干,面红目赤。

  • 宛陈

    血气郁积日久产生瘀浊为病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凡用针者,虚则实之,满则泄之,宛陈则除之。”张志聪注:“宛陈则除之者,去脉中之蓄血也。”

  • 喘满

    证名。指呼吸促急,胸部满闷。多因水饮射肺,脾湿酿痰,痰气壅阻所致。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》:“膈间支饮,其人喘满,心下痞坚,面色黧黑,其脉沉紧,得之数十日,医吐下之不愈,木防己汤主之。”《证治

  • 阳复

    阳气来复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阳复化,民病热于中。”

  • 神仙既济丹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八方。黄柏(酒炒)四两,山药(酒蒸)、牛膝(酒洗)各三两,人参、姜杜仲、巴戟天、五味子、枸杞子(酒洗)、茯苓、茴香(盐炒)、酒肉苁蓉、酒山茱萸、远志(甘草水煮)、菖蒲、熟地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