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多因阳明蕴热与风热之邪相搏,邪热上冲,客于牙龈所致。初起症见齿龈红肿疼痛,发热或寒热交作,继之齿龈糜烂,常易出血,或便秘恶心呕吐。治宜疏风清热、泻火解毒。可选用黄连解毒汤、清胃散、玉女煎等加疏风
洗濯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湔浣胃肠。”
见万氏济世良方条。
见遂生福幼合编条。
见《药材学》。为肥皂荚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蔬菜栽培学》。为桃南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目眦之俗称。详该条。
《金匮要略》方。木防己、桂枝各二两,人参、茯苓各四两,芒硝三合。水煎去渣,入芒硝,再微煎,分二次服,微利则愈。治膈间支饮,喘满,心下痞坚,面色黧黑,其脉沉紧,得之数十日,医吐下之不愈,服木防己汤,虽好
见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。为过塘蛇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蕨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