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极热

猜你喜欢

  • 内急外弛

    病证名。多因椒疮失治,睑内脉络壅遏闭阻,失于濡养所致。《原机启微》:“急者紧缩不解也,弛者宽纵不收也,……不解不收,皆为病也。”症见胞睑外皮松弛而内面紧急,以致睑缘向内卷缩,睫毛随之倒入。本症宜手术矫

  • 内托酒煎汤

    《医学入门》卷七方。黄芪、当归尾各二钱,柴胡一钱半,连翘、肉桂、白芷、牛蒡子各一钱,升麻七分,黄柏、甘草各五分。水酒各半煎服。治邪在足少阴经,痈生腿外侧;或因寒湿而致的附骨疽。

  • 太阳少阳并病

    病名。指太阳病证未解,而少阳病证已见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与少阳并病,头项强痛,或眩冒,时如结胸,心下痞硬。”《景岳全书·伤寒典》:“如太阳先病发热头痛……后见耳聋胁痛,呕而口苦等证者

  • 祛风定志汤

    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三方。防风、炒酸枣仁、人参、当归各一钱,远志一钱二分,橘红、菖蒲、天南星(泡)、茯苓各八分,羌活、炙甘草各五分,生姜五片。水煎,不拘时服。治心虚惊悸,不能言。

  • 太阳发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四。系生于童子髎穴处之痈疽。多由足少阳胆经火毒所致。疮起根赤有脓。知痛者顺,反之为逆。一般可按外痈治疗。如大渴闷乱,出血不止,或其色青黑而不知痛者,预后不佳。可参见无头疽治疗方法

  • 脐漏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真诠》卷上。又名脐漏疮、落脐疮。多由脐痈久治不敛,形成漏管;或落脐带之后,脐汁不干,疮口不合所致。症见脐中时流脓血臭水,久不收口。外用提脓去腐,腐去继以生肌收口之药。相当于先天性及后天性

  • 脊内俞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。即中膂俞。见该条。

  • 毛世洪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达可,又字枫山。武林(浙江杭县)人。善于脉诊,辑有《济世养生集、便易经验集》(又称《养生经验合集》)等书。

  • 黄芪补胃汤

    《兰室秘藏·泻痢门》方。黄芪、柴胡、当归、益智仁、陈皮各三分,升麻六分,炙甘草二钱,红花少许。为粗末,水煎服。治大便日行三、四次、溏而不多,有时作泻,腹中鸣,小便黄。

  • 朱云高

    【介绍】:见朱颜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