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野木瓜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即手少阴经别,见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为狗筋蔓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病名。见《医学原理》卷六。即录食泻。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。位于背部,以两乳间距离的1/4(即2寸)为边,作等边三角形。将一角顶置于大椎穴上,底边呈水平,下两角是穴;再将此三角角顶放在上一三角底边中点,其下两角也是穴,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蟾蜍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夏天无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十三方考》下编。又名瓜藤漏。症为肛周生漏,疼痛出脓,后渐蔓延至两侧大腿根部,漏孔三五不等,脓水淋漓,病程缠绵。治法:宜先从开始一孔治起,常用挂线疗法,配合熏洗汤坐浴,或用加味天然散。内服
病证名。孕妇由于跌仆闪挫,气血逆乱,损伤胎元,以致胎动不安。症见腰腹痛坠,或阴道流血。治宜调补气血、安胎。方用胶艾汤或八珍汤。参见先兆流产、胎动不安条。
出《素问·水热穴论》。即肾俞五十七穴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