舌体稍胖大,色淡而嫩,舌边有齿痕,多属脾虚。舌色深红而肿大满口,是心脾二经有热。舌肿胖,色青紫而暗,多见于中毒。参见舌胀大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木半夏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参见周扬俊条。
病名。消渴的一种。又称膈消、消心。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·消渴论》:“上消者上焦受病,又谓之鬲消病也。多饮水而少食,大便如常,或小便清利,知其燥在上焦也。”本病以大渴引饮为主症,或见小便甜。多因心肺火炽
即流涎。详该条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穿山龙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萝藦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七。即疠风。见该条。
清热法之一。用苦寒药清气分热邪。如春温初起,发热不恶寒(或微恶寒)、骨节疼痛、口渴汗少、小便黄,舌质红,苔黄,脉数,用黄芩汤。
①见《丹溪心法》。即虫白蜡。②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蜂蜡之一种。各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