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春温

春温

病名。见《温疫论补注·诸家温疫正误》。伏气温病的一种,系冬受寒邪,伏至春季所发的温热病(《温热经纬·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》)。临床以初起即出现里热症状如发热口渴心烦小便黄赤舌红等为特征。治宜清泄里热为主,方用黄芩汤等。如兼有恶寒头痛,则用葱豉桔梗汤加黄芩表里两解。如热入阳明壮热口渴、汗多、脉洪大或潮热谵语腹满便秘,则选用白虎汤调胃承气汤等以清气泄热或攻下泄热。如热入营血,或伤阴动风,均可参用风温治法。一说本病亦属新感温病(见《增补详注温病条辨》卷一)。亦有因新感外寒,触动伏气而发(《时病论》)。《类证治裁·温症》:“温为春气,其病温者,因时令温暖,腠理开泄,或引动伏邪,或乍感异气,当春而发,为春温。”参见伏气温病、新感温病、风温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头汗

    病证名。①头部易出汗,为太阳虚汗,常见于小儿体质虚弱者。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“上至头,下至项,不过胸,为太阳虚汗。”②阳明热郁发黄的先兆。《伤寒论》:“阳明病发热汗出,此为热越,不能发黄也。但头汗出,而

  • 虚阳上浮

    也称孤阳上越、或称虚阳不敛。①同阴盛格阳,见该条。②指精血亏损,阳失所附,浮越于上,症见潮热,面色嫩红,口燥不渴,脉虚数等。治宜补精血、敛浮阳。

  • 何颖考

    【介绍】:见何曾条。

  • 黄精丹

    即九转黄精丹,见该条。

  • 佛顶疽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顶门痈。详该条。

  • 袁坤厚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字淳古。益州(今四川成都)人。精通医学,任成都路(今四川成都)医学正,撰有《难经本旨》一书。

  • 冲阴

    冲,冲动;阴,指脑。谓冲动传于脑。《素问·解精微论》:“夫志悲者惋,惋则冲阴,冲阴则志去目。”王冰注:“冲,犹升也,……阴,脑也。去目,谓阴阳不守目也。”

  • 胎前痢疾

    病名。明·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:“胎前痢疾,切不可用芍药汤,宜胃苓汤,此药多服,虽有阴结,亦能自消,宜倍加白术,半夏、山楂。”即妊娠下利。详该条。

  • 坐婆

    出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四。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。

  • 双蛾风

    病名。系指两侧喉核肿起,色红疼痛者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:“此症有两枚在喉间,两边如豆大。”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一:“双蛾风,生两个在喉关两边,亦圆如小筋头大。”即双乳蛾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