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昏运

猜你喜欢

  • 产后风冷虚劳

    病证名。又名产后风虚冷劳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:“产则血气劳伤,脏腑虚弱,而风冷客之,风冷搏于血气,血气不能自温于肌肤,使人虚乏疲顿,致羸损不平复,谓之风冷虚劳。若久不瘥,风冷乘虚而入腹,搏于血则否

  • 犊黄

    三十六黄之一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“治犊黄舌两边先从后起,次生向前,两傍有赤脉,状如蚯蚓。宜急烙断,毒气贯舌,其状紫色,次灸两口角,及人中并承浆。”参见黄疸有关条。

  • 心气实

    即心气实。《灵枢·本神》:“心气虚则悲,实则笑不休。”参见心气盛条。

  • 胆热

    指胆经受邪化热。见《中藏经》。症见右胁或两胁疼痛、黄疸、尿短黄赤、口苦、咽干、寒热往来,或恶心呕吐、食少腹胀,或头痛眩晕、易怒、耳聋、鼻流浊涕,舌红苔黄、脉弦数。治宜清泄少阳,通腑泄热。

  • 飞尘入眼

    病证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尘埃入目。详该条。

  • 金匮发微

    书名。4卷。曹家达注。刊于1936年。作者注解《金匮要略》,能结合个人临床心得,力求提要钩玄,分析精义,并部分地校订了原文,纠正了前人一些错误或不当的注解。本书与《伤寒发微》于1956年由上海千顷堂书

  • 盘龙草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东风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浊阴

    指体内重浊下降或浓厚的物质。如存于五脏的水谷精微物质,归于六腑的饮食糟粕等,均属浊阴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清阳出上窍,浊阴出下窍;清阳发腠理,浊阴走五脏;清阳实四肢,浊阴归六腑。”

  • 七匹散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矮陀陀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赵处仁

    【介绍】:见赵道震条。